梅斯醫學:適量飲用葡萄酒,或成為心血管健康的「守護神」

數據顯示,心血管疾病(CVD)每年無情地奪走全球1790萬人的生命,佔據了總死亡人數的32%,致使無數家庭支離破碎,社會醫療資源亦顯得捉襟見肘。然而,面對這一嚴峻的健康挑戰,科學家們從未停歇探索的步伐,致力於從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探尋預防之策。

葡萄酒:健康使者抑或爭議焦點?

在諸多飲食模式中,「地中海飲食」因其強調多攝入水果、蔬菜、堅果和魚類,並搭配橄欖油而備受推崇。此外,地中海飲食中另一種備受矚目的成分便是「葡萄酒」。

關於葡萄酒對心血管健康的真實影響,學界始終爭論不斷。一方認為,適量飲用葡萄酒猶如為心血管系統築起一道保護屏障,能夠有效降低疾病風險;而另一方則堅持「滴酒不沾」方為健康之道,強調酒精的潛在危害不容小覷。

為破解這一難題,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秘密偵探」——酒石酸。

PREDIMED研究:揭示葡萄酒與CVD的複雜關係

酒石酸,這一聽起來略顯陌生的化學術語,實則是葡萄及其製品中的特有成分,幾乎不存在於其他食物之中。

研究團隊的一項突破性發現揭示了尿液中酒石酸濃度與短期內真實葡萄酒攝入量之間的緊密聯繫。這意味着,在未大量食用葡萄或葡萄汁的情況下,尿液中的酒石酸濃度可作為一個可靠的生物標誌物,直接反映個體的葡萄酒攝入狀況。

在PREDIMED的一項前瞻性病例隊列研究中,1232名居住在地中海地區、平均年齡為68歲的高CVD風險老年人成為了科學家們的關注對象。

梅斯醫學:適量飲用葡萄酒,或成為心血管健康的「守護神」

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心血管健康狀況被詳細記錄,包括心血管相關死亡、非致命性中風等關鍵事件。研究人員針對尿液中的酒石酸濃度,將參與者分為五個組,深入剖析了葡萄酒攝入量與CVD風險之間的微妙關係。

結果顯示,尿液中的酒石酸濃度與葡萄酒攝入量呈顯著正相關,這一發現為後續的深入分析奠定了堅實基礎。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尿液中酒石酸濃度與CVD事件的發生率之間存在着密切關聯。具體而言,與酒石酸濃度低於1微克/毫升的參與者相比,酒石酸濃度在3-12微克/毫升(相當於每月約3-12杯葡萄酒)的參與者CVD風險降低了38%;而當酒石酸濃度達到12-35微克/毫升(每天半杯到一杯)時,CVD風險更是顯著降低了50%。然而,這一保護作用在酒石酸濃度超過35微克/毫升(每天超過1.25杯)時並未進一步顯現,提示我們過量飲酒可能削弱甚至逆轉這一健康效益。

有趣的是,研究還發現,這一「酒石酸效應」在男性群體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在輕度和中度飲酒的男性中,CVD風險降低的比例分別高達59%和69%,而在女性群體中,雖然輕度飲酒也顯示出降低CVD風險的趨勢,但並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這一性別差異可能與男性中CVD事件發生率更高有關,同時也提示我們在制定健康指南時需考慮性別特異性。

綜上所述,適量飲用葡萄酒似乎確實能為心血管健康帶來一定益處,尤其是通過尿液中的酒石酸濃度這一生物標誌物來衡量葡萄酒攝入量時。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可以無節制地暢飲。酒精的雙刃劍特性要求我們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必須嚴格控制攝入量,以避免過量飲酒帶來的潛在危害。地中海飲食中的葡萄酒雖是一抹亮色,但真正的健康之道在於均衡飲食、適量運動與良好生活習慣的綜合養成。